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资料图)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降蕴彰
作为AI时代的“肉身”,越来越多的虚拟人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并不断延展生活的边界。
摄影/宁颖
“中国诗词大会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就是你们传说中的苏轼,非常高兴能以这种方式与大家相遇。千年之后,还有这么多人喜欢我,我还是蛮欣慰的……”
今年1月29日,在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出现了一位神秘嘉宾——“数字人苏东坡”。一个活灵活现的“苏东坡”以“历史情景再现”的形式,为参与节目的选手出题,与现场的主持、选手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实时交流与互动,让现场的所有人真正体验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舞台魅力,在网络上引发热烈反响。
数字人又称“虚拟人”、“虚拟数字人”,即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所谓“数字人”、“虚拟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动作捕捉、语音合成等核心技术手段,精心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中华书局古联数字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建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在央视《2023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现场出现的“数字人苏东坡”是由中华书局古联公司联合北京谛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作的全国首位“超写实数字历史人物”。
近年来,在影视、游戏、电商、金融、 教育、医疗、文旅等行业,虚拟人产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一大批虚拟人入职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各展所长,大显身手。东方证券研报显示,虽然行业尚处发展早期,但虚拟人产业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别。而根据“量子位”的预测,2030年我国虚拟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700亿元,将成为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
虚拟人行业正在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商业模式。北京谛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帆表示,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我国虚拟人产业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技术创新和监管护航的双轮驱动。
风口之上,迭代不断
虚拟人最早的形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是以虚拟歌姬的形式诞生,在英国出现的则是虚拟数字主持人。由于当时的计算机技术还十分有限,虚拟人只能呈现出简单的图形和动作,代表性虚拟偶像有:日本虚拟歌姬林明美和英国虚拟演员 Max Headroom。
林明美是1982年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Macross》的女主角,是一位天真无邪的美少女;而由英国乔治·斯通创作的 Max Headroom(超级麦斯)是个虚拟数字主持人,甚至参与了一部电影和几个广告,不过它并不是由计算机生成,而是由演员 Matt Frewer 戴着假肢并穿着西装,在特定的拍摄环境下刻意呈现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与技术应用,虚拟人的形态和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CG(全称为Computer Graphics,即通过计算机软件来绘制一切图形的总称)制作的影视内容不断出现。
1991 年,类似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动作片《终结者2:审判日》中完全由 CG 制作的角色——终结者“T-1000”开始出现;到了1995 年,由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玩具总动员》成为第一部完全通过 CG 技术制作的电影。在同时期的日本,一批虚拟偶像相继问世,如Mitsuki、Misa、iri等。这些虚拟偶像的形象各具特色,受到了很多粉丝的追捧。日本企业开始将虚拟人应用于商业领域,如广告、娱乐等方面,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再往后,随着CG 技术的逐步普及,动画行业制作周期更短更快、人员成本更少且更加环保,收入上也更加可观,虚拟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虚拟人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并在娱乐、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亚洲,日韩的虚拟人行业尤其发达。日本已经开始将虚拟人应用于医疗领域,如手术模拟、康复训练等,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效率;在商业领域,一些银行、医院等机构已经开始采用虚拟人作为客服,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一些企业将虚拟人作为品牌形象,以此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将虚拟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在娱乐领域,日本的虚拟偶像拥有自己的个性、外貌和声音,可以通过演唱会、签售会等活动与粉丝互动,甚至有些虚拟偶像被选为动漫作品的主角,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目前韩国最热的虚拟网红Rozy于2020年8月出道,2021年全年收入高达803万元人民币。Rozy是一个面容姣好、身材高挑的女孩,“她”在社交媒体上不仅会与留言的粉丝互动,还会每周固定上传环游全世界的旅行照片,穿插着“她”为各时尚品牌做广告的赞助内容,以此来维持热度。
目前Rozy的ins账号已拥有15.4万粉丝,年收入高达千万,是韩国当之无愧的第一虚拟偶像。今年6月28日,Rozy受邀到了泰国甲米,因为积极促进两国旅游、文化、经济交流,还被评选为泰国甲米的宣传大使,其热度已经扩展至国外。
与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从2021年开始,各种各样的虚拟人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当年我国虚拟人相关企业投融资金额约为19.71亿元,而2015年这一统计数字仅为0.33亿元。今年4月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数字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人相关企业数已超过24万家,数字人产业市场规模达1464亿元(同比增长57%);预计2025年全国数字人相关企业数量将突破40万家、数字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600亿元。
2022年前9个月,我国虚拟数字人赛道投融资金额达到24.9亿元。百度数字人与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李士岩认为,从整个产值来看,2022年发生在虚拟人市场上的产值有“大几十亿元”,且预计未来每年将会以超过50%的速度递增。
中商产业研究院这次发布的“白皮书”还指出,在政策利好,娱乐需求增加,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成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虚拟人产业高速发展,景气度持续攀升,元宇宙热潮亦加速推动了虚拟人产业升级。在资本的驱动之下,虚拟人创企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中国移动等综合型厂商均积极支持旗下相关公司或事业部向虚拟人赛道发力。
据 G7创意设计联盟副秘书长、北京设计学会副秘书长于欢介绍,目前,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链主要应用场景涵盖传媒、游戏、影视等多个领域,核心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虚拟人产业链上游代表性企业有形象设计的原力、渲染类的unity、动作捕捉类的英特尔、算力领域的英伟达、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大讯飞等;产业链中游主要有网易、相芯科技等;产业链下游主要有腾讯、阿里巴巴、邵逸夫医院等应用主体。
创作有内涵的虚拟人并非易事
与成本更高的真人相比,虚拟人并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而且可以不知疲倦、不间断地工作。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表示,虚拟人的优势之一是工作中不会出错,“实际上虚拟人可能比真人更具亲和力,甚至我们在网络上都难以分辨它是虚拟人还是真正的人”。
“未来每一个企业都会用数字人,为它的客户提供服务。”赵国栋补充表示。
随着虚拟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开发虚拟人的平台也大量出现。据王建介绍,虚拟人从风格上包含2D写实、3D卡通、3D超写实,类别上又包含服务型及演艺型数字人。
创作虚拟人尤其是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虚拟人并非易事。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确定虚拟人的物理要求,包括身体比例、面部特征、肤色、发型和服装等,这些要求都取决于虚拟人的用途和目的。设计者需要考虑虚拟人是用于视频游戏、电影角色,还是用于虚拟助手或社交媒体,因为不同用途都有不同的要求。
创造虚拟人通常还涉及3D建模、纹理映射、骨骼动画、面部捕捉和语音合成等技术。制作虚拟人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调整和修正,以确保其行为和外观与设计要求一致。
由中华书局古联公司联合北京谛听视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苏东坡3D写实数字人”,让很多人真正体验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舞台魅力。中华书局是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国家出版机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着新的文化使命。为什么中华书局打造“3D写实数字人”首选是“苏东坡”?王建说,苏东坡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其丰富而精彩的一生为后代留下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故事,用这样一位千古名人的数字形象来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话语的说服力,有助于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王建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的原貌,中华书局在容量超过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既包括苏东坡的单人画像,又包括如“西园雅集”“赤壁”等主题的群像以及若干石刻画像拓片等,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的把握,基本确定他的外貌特征、不同阶段的服饰以及习惯性动作等。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
只有容貌形象的“物理真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现“精神真实”。王建补充说,“苏东坡数字人”的设计制作过程,完全是一次对苏东坡主题古籍文献、艺术作品的整理和研究,而正是由于这种整理和研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应用性”,所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接下来,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将调研海内外人们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人物,综合考虑时代、年龄、外貌、性格、成就等不同维度,选出最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贤,开发一系列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数字人,逐步形成“中华文化数字人”矩阵。同时,以虚拟人为基础,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相关故事,在科技加持下进行现代化表达,逐步搭建起“中华文化元宇宙”。通过对全新内容与场景的打造,真正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虚拟人可以让大量文化瑰宝重新“复活”,以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走进烟火生活,焕发青春活力。可是,虚拟人产业在我国毕竟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王建认为,内容生态是制约虚拟人发展的最大瓶颈。虚拟世界中的“你我他”,即使只是存在于数字空间中的化身,也需要现实生活内容作支撑,需要“故事”来引流。唯有如此,高科技制作出来的虚拟人才能既拥有好看的“皮囊”,又拥有丰满的“灵魂”。
创新与合规双轮并进
虚拟人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人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受资本、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加持,虚拟人有望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
以政策为例,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30多个地市出台支持虚拟人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8月,北京市经信局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同年11月,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虚拟现实+文化旅游”。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地市出台的是引导型政策,主要引导方向为核心技术自主化,打造虚拟人自主产业链,促进其在数字营销、在线培训、电商直播、影音娱乐、服务咨询等多场景的广泛应用。
下一步,随着虚拟人相关支持政策及指导意见的频繁落地,这意味着我国虚拟人产业将逐步迈入深水区。产业前景可期,但挑战犹存。专业人士表示,作为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新业态,虚拟人快速发展延伸出的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和伦理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均需同步纳入考量。建议相关部门不妨紧跟虚拟人创新的市场需求,及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让虚拟人产业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健康规范的发展。
今年4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全国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全国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的起因是这样的:魔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打人体运动感知、理解、捕捉和合成的人工智能公司,综合应用AI表演动画技术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超写实虚拟数字人Ada。2019年10月,该公司通过公开活动发布虚拟数字人Ada,并于同年10月、11月通过哔哩哔哩平台发布两段视频,一段用于介绍虚拟数字人Ada的场景应用,一段用于记录真人演员徐某与虚拟数字人Ada的动作捕捉画面。
没想到,魔珐公司发布在网络上的视频,在2022年7月却被杭州某网络公司直接替换相关标识,打上自己公司的商标,通过抖音账号对外发布了两段侵权视频。其中一段视频还添加杭州这家网络公司的注册商标,并将其他虚拟数字人名称写入视频标题。
魔珐公司认为,杭州某网络公司上述行为侵害其对美术作品、视听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害录像制作者及录像制品中表演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并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遂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该公司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含维权费用)50万元。被告杭州某网络公司辩称,魔珐公司不享有相关权利,其行为不构成侵权,且未因发布被诉侵权视频而实际获利。
杭州互联网法院通过审理认为,本案有三个关键的争议焦点:一、虚拟数字人著作权及邻接权的认定;二、魔珐公司主张的虚拟数字人Ada形象及相关视频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魔珐公司是否享有涉案录像制品的表演者权;三、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成立。最终,法院一审判决杭州某网络公司在其短视频账号上为魔珐公司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含维权费用)12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熊琦表示,随着Web3.0时代渐行渐近,人工智能和CG建模技术快速迭代,虚拟人已从完全原创的虚拟形象,逐渐发展到可以根据真人动作捕捉技术来建模塑造,并已在影音娱乐、电商广告带货和虚拟社交等多领域创造了惊人价值。下一步,随着元宇宙产业商业价值的凸显,相关法律纠纷也将随之而来。“元宇宙产业的繁荣,需要以合规行使权利为前提。”
熊琦建议,针对受保护的对象及其权利,相关主体应在虚拟人制作和传播两个环节明晰权利归属;另外,平台方也应针对明显的侵权行为采取必要措施。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技术,虚拟人产业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技术创新和监管护航的双轮驱动。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8月下旬刊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