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典 图/文/视频
将长度不到2毫米的党参种子一颗一颗摆放进培养皿里,通过浇水,小小的种子整齐地向上生长,以此来检测发芽率,为后续培养和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资料图】
工作人员将党参种子放进培养皿进行发芽率检测工作。
这是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的日常工作,这里也是我省唯一一家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的种子种苗检测机构,有了“双认证”身份的加持,该中心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各类中药材标本。
“我们主要做品种的选育、繁殖和推广,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可以实时监控。从种子的加工、精选、分选,到磁选、比重选,再到色选,最后将种子包衣丸粒化,经过这样一系列加工,我们才能将优质的种子进行规模种植。”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毛正云介绍说。该院现有325种中药材,包括野生、人工栽培、野生驯化3大品种。
包衣丸化的黄芪种子。
经过研究、筛选、加工的种子包上了一层营养剂和生长调节剂,抗病性更高,同时便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管理,这样的中药材便从源头上有了优质“基因”。
“陇西现在有种子种苗基地5.38万亩,我们采用‘三分田’工程,已经连续种植了四年。”毛正云介绍道,“通过种子质量检测提升,能大面积扩大良种覆盖率,降低老百姓生产成本,真正实现“今年育三分苗,来年种两亩药。”
毛正云展示2米多长的党参。
优质种子、种苗是保证中药有效、安全、稳定的基础。为解决陇西县大宗药材黄芪、党参、黄芩等品种由于长期栽培导致种质资源混杂退化、土壤连作障碍等问题,陇西药圃园在大宗品种上开展了提纯复壮工作,并进行优质种子(苗)繁育。
走进陇西药圃园花香四溢,各类药花争相开放,多种中药材新品种在这里引进驯化,后续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和科技研发,从建园到现在,已累计引进野生品种和外地珍稀名贵品种238种,成功驯化的有196种,根据市场需求及种植结构调整累计向大田推广46个品种,使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多元化,提高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药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陇西药圃园内的松果菊花开正旺。
“陇西药圃园建有560㎡的种质资源库,库容量可达6万份。近两年,我们开展药圃园常种品种DNA检测,构建以种质库为核心的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共享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科研平台,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毛正云说。
为进一步加大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力度,近年来,定西市大力开展中药材老品种提纯复壮、新品种和野生品种引进驯化、濒危品种抢救保护工作,已保存中药材种子94种3243份,采集野生资源标本4000多份,开展基因测序120种,为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